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莫之夭阏者:难以阻碍它。
B.时则不至: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D.腹犹果然:肚子还是饱饱的。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而后乃今培风
C.我决起而飞 D.三餐而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 ,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宜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引诱
B.乐嬉游而拘检惮:害怕
C.日使之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D.设诈饰诡以其顽鄙肆:放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习起②巫医乐师百工
B.①讽之读书以开知觉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若冰霜剥落,生意萧索②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责其检束不知导之以礼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3分)
译文: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5分)
译文:
(3)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4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训兴学
武七,名训,堂邑人。家贫,乞食村落间,长而有力,恒为人转磨负绳。以己不识字,每伺儿童入学,随其后,群儿争厌侮之,于是发大愿,欲广立义学。行乞所得钱,积不用,数年,得二百余串。有黠者为谋曰:“汝蓄钱无利,盍放母生子?他日不可胜用也。”武难其人,黠者乃自荐,愿为代。武尽以予之,仍作苦自食,不用一钱。黠者以其朴拙,从而干没之。武屡索不得,愤极而病。同邑岁贡生杨树坊哀其诚,谓曰:“义学非可赤手办,此后有钱,我为代存,决不负汝,毋听匪人言,一再误也。”病痊,仍日行乞,且为人佣。又数年,积钱数百千,悉付杨,兼收子母,其数日增。杨劝令娶妇,为嗣续计,武不可,曰:“吾所志未一刻忘,今将以此钱设义学也。”杨议令设于本庄,武庄距柳林尚数里,武嫌本庄涉于私,且虑奸人侵蚀,不如柳林庄大,乃购腴田,建学舍。近庄闻其义举,皆捐助。储蓄既富,租粒出纳,均有定章。次第设经、蒙二席,蒙童延诸生训之,经席请举人主讲,修丰隆,礼待尤优异。入学日,武先向塾师叩头,次徧拜诸生童,具盛馔,请邑绅陪塾师饮,自立门外,屏息以俟燕罢,而啜其余沥,自以乞人不敢与塾师抗也。既开塾,武来往塾中,一日,见塾师昼寝,长跪床前,久之,塾师醒,见而惊起,自是不昼寝。或遇学生嬉戏,亦向之长跪,学生遂相戒不敢出位。人有乐施,无多寡,必叩头谢,口喃喃为祝词,俚而有韵,盖天籁也。邑令闻而义之,呼至署,问之,不言,与之食,不食而去。武之首常蓄发一握,蓄左则去右,蓄右则去左,貌寝身肥,蠢蠢然乡愚也。行乞,与之蒸饼,食碎者,留其整卖之,以助学费。延之入坐,不可。或命至明伦堂小憩,从之,俯仰四顾,逡巡出。所设义学,始于柳林,次临清、馆陶,凡四所。远近皆呼为武善人,年五十余卒。邑人感其义,为立祠于柳林,祀之。此光绪庚子以前事也。
(选自《清稗类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邑岁贡生杨树坊其诚哀:悲伤
B.从而没之 干:求取
C.自以乞人不敢与塾师也抗:相当
D.貌身肥,蠢蠢然乡愚也寝:丑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己不识字 申之孝悌之义
B.长跪床前,久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塾师醒,见惊起吾尝终日思矣
D.此光绪庚子以前事不改其乐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训“兴学”作为的一项是:
①长而有力,恒为人转磨负绳②行乞所得钱,积不用③于是发大愿,欲广立义学④见而惊起,自是不昼寝⑤或遇学生嬉戏,亦向之长跪⑥行乞,与之蒸饼,食碎者,留其整卖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请把文中言文材料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汝蓄钱无利,盍放母生子?他日不可胜用也。
②自立门外,屏息以俟燕罢,而啜其余沥。
③邑人感其义,为立祠于柳林,祀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於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是。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札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於阶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即成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腊。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与连镳,言论颇洽:融洽
B.素善,乃密於靴中取张卸弹弹: 射弹弓
C.今迟暮,欲改前非:已经
D.韦引弹,必中意:集中注意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 然力足以至
B 郎君自慰安之能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C. 欲请郎君老僧断之 樊於期乃前曰:“之奈何?”
D. 垂泣别际夜缒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僧“欲改前非”的一组是()
①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
②僧但言且行是
③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④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
⑤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
⑥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
(2)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札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
(3)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充乎天地之间,其气之小大。称: 相称,符合
B.思之至深,以为文者之所形。气: 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
C.太尉以才略天下冠: 位居第一
D.将归治其文,且学为政。 益: 增加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指代内容相同的一项 (3分)

A.称其气之小大 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气”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养气”。(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 juān):免除②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宦官担此任。 ③卫所:明初的军队制度,这里指驻军。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奇:奇怪
B.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暗:昏暗,糊涂。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劝:劝勉,鼓励。
D.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起:出身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当官缜密严整的一组是 ( 3分 )
①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②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③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④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⑤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⑥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免除苛捐杂税,定立教民条文,事情对朝廷不利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B.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对况钟有恩。这时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思忠属下作事。
C.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况中,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
D.况中开始处理事务时,围立的群吏在四周请他写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2)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名。(不得多于6处)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