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2题。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
1.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2.与此改变同步的是( )
A.沙市、重庆开放为商埠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 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 | 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 |
| 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 | 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 |
下列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指导思想的是
| A.青苗法 | B.保甲法 | C.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 D.改组太学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灭犹存,它亡得悲壮;清,回天无力,它亡得窝囊。”“周之亡是制度之亡……;清之亡,……既是文化之亡,也是制度之亡。”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秦虽灭犹存”指秦朝的制度创新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
| B.“周制度之亡”指分封制被废除,因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不利于西周政治秩序的稳定 |
| C.“清文化之亡”指儒家文化受到冲击而动摇 |
| D.“清制度之亡”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zé)。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孔子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对于孔子的政治理想评价最恰当的是
| A.孔子因文人感伤时代变迁的情怀而将周代的政治理想化 |
| B.只要孔子得到适当的施政机会,掌握足够的权力,他的政治理想是能实现的 |
| C.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欲恢复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有一定的保守性 |
| D.儒家思想在汉以后被统治者用来治国,说明孔子的政治理想由这些封建君主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