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争辩的。……理智的范围是真理与智慧,神学的范围是虔敬与服从。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民无须再予服从……,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约翰·洛克《政府论》
(1)斯宾诺莎处理神学与理智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斯宾诺莎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
(2)概括材料中洛克的民主思想,简析其影响。
材料一:当年《字林西报》称“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
材料二:有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
材料三:有观点认为,“西太后她虽然镇压了戊戌变法。但是在《辛丑和约》之后,她不得不自我改革。这个改革的力度和范围,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戊戌变法,当年百日维新的范围。”
(1):材料一所言“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内容?
(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收获 “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成果” 了吗?请简要叙述。
问题(3):材料三的观点有依据吗?请简要分析。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一次谈话中说: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这里所说的付出一点什么,指的是老老实实地工作,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 解力夫《二次大战三巨头(二)身残志坚——罗斯福》
问题:
(1)“罗斯福谈话”的主要社会背景是什么?
(2)为避免“单纯的施舍”,“在救济工作中”罗斯福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
(3)这些措施对当时美国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
回答问题:
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的数据?
“比较”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国与国的比较可以帮助学习与研究者居高观察不同国家间的历史相似处或特殊处。试选择三个可比的角度,比较日、俄两国现代化的相似处。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问题:
(1)启蒙思想家所讲的“理性之光”指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略叙述自启蒙运动兴起后的三百多年间,“理性之光”是如何驱散黑暗,把世界引向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