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蓉,195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是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叶海斌的母亲。因叶海斌的病情多次发作,陈玉蓉决定自己的肝脏换回儿子的性命,但因为自己患有重度脂肪肝而不适合做移植手术。后来陈玉蓉通过7个多月在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堤坝上疾步行走锻炼,治愈好了自己的脂肪肝。2009年11月3日,陈玉蓉接受了肝脏割离手术,随后儿子叶海斌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评选2010年2月10日揭晓,陈玉蓉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阅读完材料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3)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集体的荣誉感会给人类带来自豪感,但集体荣誉只要班干部维持就可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文化艺术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在校园内,许多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穿着等。七年级某班同学针对此类现象,决定行动起来,为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
现邀请你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
(1)就“校园文化现状”,你认为需要调查哪些内容? (不少于三项)
(2)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日韩文化在校园影响非常大,“哈韩、哈日族”盛行。你认为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
(3)请你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不少于三条)
李斌成绩好,特别爱帮助人,又是班长,坐在他后面的小丽有问题就爱问他。班上有不少人说他们是一对,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不好听的话。小丽觉得他们之间仅是好朋友,并不是谈恋爱,但是又很怕同学说闲话,心里非常矛盾。
(1)你怎样看待李斌和小丽的交往?
(2)你认为他们还应该继续交往吗?为什么?
(3)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李小桐刚到七年级(4)班时,身体虚弱,性格内向。她沉默寡言,从不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从不和其他同学交往,处处缩手缩脚,小心翼翼。看到这种状况,同学们十分着急。于是,大家热情地接近她,鼓励她,拉她参加课外兴趣小组,“逼”她参加班上的文艺演出,参加班级长跑队。现在李小桐像换了个人似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乐于交往,身体强壮。她曾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1)李小桐为什么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2)你升人初中后,班集体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3)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为此,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我不晓得。”
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1)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儿子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