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幸至丞相府归我 ( ) (2)乃诣丞相府归马( )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卓茂的为人及品质。
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 | B.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D.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______________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却痛快地接受了。邹忌的讽谏有何高明之处?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小A热衷于“课桌文化”,经常利用课桌与同桌无声交流,干净的桌面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是小A的老师,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__ ______
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 B.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看清) |
C.妻始时恒答言“见”(永恒) | D.不能复分别(分辨) |
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两组是( )( )
A.徐喷以烟 以叶自鄣 | B.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
C.遂于树下仰取叶 又留蚊于素帐中 | D.以土砾凸者为邱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结合文章分析
①(甲)文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乙)文中楚人真的能隐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有群臣当①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普之性如此也。
《宋史赵普传》
①迁:升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B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最终)
C 朕固不为迁官(坚持) D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报酬)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C.普之性如此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
D.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②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