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君疑之,吴起谢:道歉
B.起其子武侯事:侍奉
C.公叔为相,魏公主尚:臣娶君女
D.明法审令,不急之官捐:撤除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

A.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B.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①将而攻齐,大破之②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D.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⑵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经略洪承畴③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于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岩、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齐鲁书社排印本《鲒崎亭文集选注》,略作改动)
【注】①史可法当时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故称“督相”,“忠烈”是史可法的谥号。②白下即现在的南京。③洪承畴本为明朝重臣,松山战败,被俘,降清后被清朝重用为经略。④可程为史可法之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诸孙中谱:家谱
B.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 家法:世代相传的道德准
C.即如忠烈遗骸,不可矣问:寻找得到
D.不能仗节,出疏之纠:谴责,指责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史可法“忠烈”的一组是()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②忠烈拔刀自裁
③忠烈大骂而死④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
⑤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⑥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和硕豫亲王”是封爵,“太师”“少保”是官职。“江右”指长江下游东部之地,“关中”即现在的河南省。
B.作者在文中引述世俗关于颜真卿、文天祥成仙的传说,至少有两重意思:一是用历史上忠贞爱国的人物与史可法类比,说明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值得人们永远纪念;二是指出这些英烈之所以不朽,不在于他们是成为神仙(出世)还是活在人间(入世),而在于他们的浩然之气“常留天地之间”,永远激励后人。
C.英、霍山的义军假托史可法的名义抗清,反映了史可法永远活在民众心中,大江南北的人们不愿意相信英雄已经离世。“忠烈未死”的传闻,说明史可法已经成为民族魂的象征,成为英勇不屈、反抗异族侵略的光辉旗帜。
D.作者通过史可法同孙兆奎的正反对比,突出了史可法的正气凛然。史可法的殉国是真的,他虽死犹生,流芳百世;孙兆奎的“殉国”是假的,他虽生犹死,遗臭万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文。
(1)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于秽地。
(2)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
(3)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惠子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曰:“有 国 于 蜗 之 左 角 者 曰 触 氏 有 国 于 蜗 之 右 角 者 曰 蛮 氏 时 相 与 争 地 而 战 伏 尸 数 万 逐 北 旬 有 五 日 而 后 反。”(选自《庄子• 杂篇》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 其 路 而 弗 由 放 其 心 而 不 知 求 哀 哉 人 有 鸡 犬 放 则 知 求 之 有 放 心 而 不 知 求 学 问 之 道 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微道人①生圹记
[明]陈继儒
修微姓王,广陵人,自幼有洁癖、书癖、山水癖。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已奉佛教,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人莫得而狎视也。
尝行灵隐寺门,见白猱坐树端,迫之,展翅疾飞去。包园夜半,有两炬炷射窗缝上,谛视之,虎也,修微挑灯吟自若。
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至于排调品题,颇能压倒一座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如农诉水旱,修微攒眉应之,掷笔出避西子湖,避邓尉山,避广陵。寻获兄,指其父埋骨处,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笥中绮繻环珍,随手立尽矣。
修微饭蔬衣布,绰约类藐姑仙,笔床茶灶,短棹逍遥,类天随子②。谒玉枢于太和,参憨公于庐阜,登高临深,飘忽数千里,智能卫足③,胆可包身,独往独,布帆无恙。既归,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净其矫饰,云霞汰其粉泽,抑名山大川之助乎!
修微曰:“自今伊始,请忏从前绮语障,买山湖上,穿容棺之墟,峁屋藤床,长伴老母,岂复问王孙草,刘郎桃,苏小小同心松柏哉?”子曰:“今君才貌两艳,人间所慕,出世之盟,将无太早?”修微曰:“嘻!是何言?孔雀金翠,始春而生,四月而凋,与花萼相衰荣。每欲山栖,必先择葬身之地然后止焉。然禁中缀之以为帚,蛮中采之以为扇,甚有烹而为脯为腊者,色可常保乎?鹦鹉驯扰慧利,洞晓言辞,官家奇爱之。或教诗文,或授佛号,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子叹曰:“常情仕讳归,年讳老,而修微少不讳死,死不讳墓。昔者渊明自祭,乐天自铭,司空图引平时故交,痛饮生圹中。三君子以后,鲜有嗣续高风者,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女史乎?女侠乎?一变至道矣。”
生圹成,诸名士为弹《孔雀经》一卷,供鹦鹉舍利十馀粒,并穴置其诗稿百馀言,眉道人为之记。
注:①微道人:王修微,扬州妓,后为道士,自号草衣。 ②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③卫足:自卫。语出《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班马、孙吴书间:有时
B.见白猱坐树端,之迫:靠近
C.名山大川之助乎抑:或许
D.司空图平时故交引:率领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明王修微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②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
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④才貌两艳,人间所慕
⑤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⑥或教诗文,或授佛号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修微虽然曾经为妓,但是胆识才华胜于众人,又笃信佛教、读史书知兵法,众人都不敢轻慢地看
待她。
B.王修微登高临深、飘忽千里后,看淡了生死,决定隐居于山水之间。作者认为她是受了名山大川的启发。
C、对于王修微给自己营建生圹这一行为,作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王修微与陶渊明、白居易、司空图一样都是达视死生的君子。
D.在刻画人物时,作者笔墨繁简有别:详写王修微过人的胆识才华、对待生死的超脱,略写其尽孝之心、蔑视钱财之意。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
(2)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
(3)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 勿 师 心 自 任/ 取 笑 旁人 也 /自 古 执 笔 为 文 者/ 何 可 胜 言 /然 至 於 宏 丽 精 华/ 不 过 数 十 篇 耳/ 但 使 不 失 体 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选自《颜氏家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适传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州刺史张九皋之奇:以……为奇
B.天子西幸:帝王到某地
C.监军诸将不军务恤:忧虑
D.肃宗闻之雅:向来

下列语句能够表现高适傲视权贵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适从崔光远讨斩之②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③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④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
⑤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⑥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年轻时候不得志,又不治产业。他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但得到人们的青睐,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传播开来。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玄宗逃难时,高适为玄宗全面分析了兵败的原因,并献上了如何对付叛贼的计策,玄宗赞同他的看法并采纳了他的计策。
C.玄宗想让诸位皇子分别镇守不同地方,高适极力劝说不可以。后来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肃宗召高适商量对策,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
(2)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3)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