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君疑之,谢吴起谢:道歉 |
B.起事其子武侯事:侍奉 |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尚:臣娶君女 |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捐:撤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
A.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
B.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
C.①将而攻齐,大破之②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
D.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⑵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①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②,所谓椒山先生者③。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④,而西肆之扮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扮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⑤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马伶传》)
【注】 ①趾相错:脚趾互相错杂,形容人之多。②指《鸣凤记》,写明代杨继盛等人与权奸严嵩斗争,被害之事。③指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害。④明嘉靖年间,陕西总督上书,主张收复被蒙古俺答所占的河套地区,大学士夏言赞成,严嵩反对。
⑤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探访 |
B.今日幸为开宴幸:幸运 |
C.迨半奏,引商刻羽迨:到 |
D.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易:轻视,引申为胜过 |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而华林部独著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
B.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D.①耻其技之不若②其若从避世之士哉 |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现马伶虚心学艺的一组是()
①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②匍匐前,称弟子③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④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⑤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伶之扮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记稻鼠
(唐)陆龟蒙
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于七月。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坌①,棹楫支派者入,屝屦②无所污。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虽庐守版击,殴而骇之,不能胜。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吾闻之于《礼》曰 “迎猫为食田鼠也”,是《礼》缺而不行久矣。田鼠知之后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国语》曰 “吴稻蟹不遗种”,岂吴之土,鼠与蟹更伺其事而效其力,歼其民欤?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有鼠之名,无鼠之实。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况乎上捃其财,下啖其食,率一民而当二鼠③,不流浪转徙聚而为盗何哉?《春秋》虫蝝生大有年皆书,是圣人于丰凶不隐之验也。余学《春秋》,又亲蒙其灾,于是乎记。
【注】①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坌:水泽或低湿的地方也变得尘土飞扬。②屝屦:两种鞋子。③二鼠:指田鼠和家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月不雨雨:下雨 |
B.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渐:浸渍,灌溉 |
C.昼夜如乳赤子 乳:喂养 |
D.率一民而当二鼠 率:一律,一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欠欠然救渴不暇/其然乎?其不然乎? |
B.十无一二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C.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
D.于是乎记/生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B.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C.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D.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把文言文材料中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12分)
(1)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
译文:
(2)田鼠知之后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
译文:
(3)有鼠之名,无鼠之实。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译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以楷为吏部郎。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转中书郎,出入宫省,见者肃然改容。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与山涛、和峤并以盛德居位,帝尝问曰:“朕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楷对曰: “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时任恺、庾纯亦以充为言,帝乃出充为关中都督。充纳女于太子,乃止。平吴之后,帝方修太平之化,每延公卿,与论政道。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帝称善,坐者叹服焉。《晋书·裴楷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弱冠:二十岁左右 |
B.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迁:晋升 |
C.平议当否平:通“评”,评议 |
D.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僚采:有文采的人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裴楷“聪明而有见识”的一组是
①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
②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
③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④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⑤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
⑥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楷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国掾,成为皇帝的亲信,晋朝的法律基本上也都是由裴楷起草的。 |
B.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帝位能传多少代,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只有侍中裴楷,神态自如,侃侃而谈,最终让武帝龙心大悦。 |
C.裴楷性格宽厚, 但生活不主张俭约朴素,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向梁、赵二王索要的几百万租钱,来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人们因此嘲笑他。 |
D.由于裴楷、任恺、庾纯等弹劾贾充,皇帝就让贾充出京任关中都督。贾充把自己的女儿献给太子,这件事情才被废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
(2)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3)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4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卜:占卜 |
B.犯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 |
C.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
D.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中:心中 |
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抗颜而为师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B.至无雪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D.其为不敢也决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A.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 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D.或师焉,或不焉 |
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 B.不拘于时,学于余 |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
B.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
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
D.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 |
翻译: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①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居二年,御史命始下。
会太仆少卿徐兆魁以攻东林为御史钱春所劾,起元亦疏劾之。奸人刘荩臣,疏诋顾宪成②。起元愤,力斥其谬。荩臣遂讦起元,益诋宪成。起元再疏极论,其同官翟凤翀、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亦交章论列。……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③起官,起元力言不可。吏部尚书赵焕出云中、时熙于外,起元劾其背旨擅权,坐停俸。
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卒以东林故,出为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剧贼,而振恤饥民甚至。移四川副使,未上。会辽阳破,廷议通州重地,宜设监司,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天启三年入为太仆少卿。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遇大水,百方拯恤,民忘其困。织造中官李实素贪横,妄增定额。苏州同知杨姜署府事,实恶其不屈,摭他事劾之。起元至,即为姜辨冤,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实欲姜行属吏礼,再疏诬逮之。起元再疏雪姜。魏忠贤庇实,取严旨责起元,令速上姜贪劣状。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忠贤大怒,矫旨斥姜为民。实以此敛威。
六年二月,忠贤欲杀高攀龙、周顺昌六人,令其党李永贞、李朝钦诬起元为巡抚时乾没④帑金十余万。矫旨逮起元,缇⑤使至漳州,士民大惊,又传闻退赃即可赎身,于是父老在四城门设了木柜,号召投钱。不数日钱满,缇使也为之感动。周起元被押解至京,落于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之手。许“略晓文墨,性残酷”,杨涟等十余人皆死其手。周起元身受严刑,屈打成招,九月毙之狱中,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后人称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为“后七君子”。
(选自《明史·周起元传》,有删节)
【注】①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清初沿袭。②顾宪成:东林党领袖。③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缇:指逮捕犯人的骑兵。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诋顾宪成诋:毁谤 |
B.荩臣遂讦起元讦:攻击 |
C.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侵:侵犯 |
D.矫旨斥姜为民矫:矫情 |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周起元“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起元愤,力斥其谬②而振恤饥民甚至③实以此敛威④起元再疏雪姜⑤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⑥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起元按行取制度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但由于无端被卷入党派之争,两年后才正式任职。 |
B.周起元同情并支持东林党,多次上奏疏弹劾那些诋毁东林党的朝中大臣,他也因此而被贬官。 |
C.周起元廉洁爱民,巡抚苏、松十府,不取百姓一丝一物,并与贪婪蛮横的李实直接展开斗争。 |
D.周起元被诬告后,漳州的父老百姓在四个城门设了木柜,号召人们为他凑足钱,想为他赎身。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
(2)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