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
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暠“私暠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

(2)“幽情暠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8—9题。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①芰(jì)水生植物,夏天开白花。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一个“凉”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6.①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②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阕“寂寞”四个句子,含蓄的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唐多令”是这首词的,词中“乌衣日又斜”“燕入谁家”使用的手法是
④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诉衷情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①悄画堂。筠簟②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蛩声:蟋蟀声。②筠簟:竹席子。
(1)词的上阕,作者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2)词下阕重在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不堪独自步池塘、不敢面对鸳鸯?
(2分)
(3)“蛩声悄画堂”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