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满井游记》,解答后面题目。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土微润   膏         (2)、泉而者  茗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A.局促一室 B.乃记而去
C.如倩女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实是欲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作者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你对此有何体会或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乙文】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B.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C.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D.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2)选文中魏文候是个  的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文】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乃人见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将战,曹刿请见。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上谓侍臣曰 谓:  

②宜戮力相辅 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告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