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Ⅰ.铁的冶炼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还能    
(2)某钢铁厂每天消耗5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
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Ⅱ.实验探究炼铁原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并探究CO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①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 CO2↑+ H2O。
②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③常温下,Ca(OH)2微溶于水;
于是他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固体草酸和浓硫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下图中的    (填装置编号);

(2)图中装置C、D的作用分别是          
(3)为了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装置F中的试剂应该是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你认为是       
(5)实验时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纯净的Fe2O3固体按上图进行实验,当E中固体全部变黑
后,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将得到黑色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发现
固体全部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a. 铁的氧化物在足量的稀盐酸中均能全部溶解。
b. Fe2O3与CO反应的固体生成物可能情况如下:

根据“无气泡”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①Fe3O4;②              
(6)定量分析 用电子天平称量得部分数据如下:

 
玻璃管质量]
玻璃管及其中固体的质量
装置F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28.20 g
33.00 g]
300.0 g
反应后
32.84 g
300.4 g

根据上述数据,请选择有效的数据,推断出反应后黑色固体的成分。(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过滤、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为化学性质.

(1)实验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

(1)认识"居民"。①10户"居民"中,俗称熟石灰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有    

②"居民"CO与Fe 2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 2O 3、CO、Na 2CO 3、NaOH、CaCO 3,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    

(2)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从"Fe 2O 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在图中涂出一条从"CO 2家"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

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FeS)冶炼锌,主要流程如下:

(1)焙烧炉中,ZnS转化为ZnO.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ZnS+3     高温 ¯ 2ZnO+2SO 2

(2)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用于电解的酸浸液,反应过程中国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3)酸浸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酸锌(ZnFe 2O 4,其中Fe为+3价),底吹炉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①3ZnFe 2O 4+C 高温 ¯ 2Fe 3O 4+3ZnO+CO↑

②ZnFe 2O 4+CO 高温 ¯ 2FeO+ZnO+CO 2

③ZnO+CO 高温 ¯ Zn(蒸汽)+CO 2

反应①﹣③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4)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    

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请回答29﹣30题.

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

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

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