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这表明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
项目 |
1918年 |
1929年 |
1930年 |
1934年 |
1937年 |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
1.6 |
57.0 |
85.9 |
233.3 |
243 |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 |
0.02 |
1.0 |
6.0 |
15.7 |
18.5 |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
0.1 |
3.9 |
23.6 |
71.4 |
93.0 |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
不计 |
14.9 |
33.6 |
87.4 |
99.1 |
①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④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官营专卖 |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隋朝 |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 B.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
C.东印度公司与政府矛盾尖锐 | D.工业革命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