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
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
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
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
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
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
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
说明( )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
76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
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毛泽东曾用过的油灯成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历史依据是( )
A.油灯是毛泽东成长历程的见证 |
B.油灯是中国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见证 |
C.油灯是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见证 |
D.油灯是毛泽东写下《新民主主义论》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