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不蔓不枝( ▲ ) (2)陶后鲜有闻( ▲ )
(3)观荷于湖边亭中( ▲ ) (4)余以为妙绝( ▲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从文学表现手法上看,[甲]文写莲,以花喻人, ▲ ,意在表明作者的人生追求;[乙]文写莲,着力描写, ▲ ,意在抒发作者的喜悦之情。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
B.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嘱余作文以记之 |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遂许先帝以驱驰 |
C.扶苏以数谏故 |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2分)
“卑鄙”:古义: ;今义。
“感激”:古义: ;今义。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甲文:。
乙文:。 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2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分)请写出诸葛亮任意两例事迹:,。(2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蚌方出曝②今日不雨③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之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这个成语是,含义是。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山门圮于河②啮沙为坎穴③转转不已④但知其一给下面句子划一处停顿。
是 非 木 杮有人说,纪昀这篇文章也是臆断之作,老河兵的说法难以立住脚,你知道它的问题在何处吗?
古代生活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一:“蛇固无足,子安能为足?!”遂饮其酒。
注:卮,酒杯之类的东西。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复前行,欲穷其林()(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翻译下面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依据文中的描述,概括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引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第二段中描绘的社会《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极为相似,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陶渊明描写的这个社会。答: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数人饮之不足()2引酒且饮之()翻译下面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答:请从2段古文中找出两表示人称的古代词。A.B.(1分)
请给第二段古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1)将军既帝室之胄()(2)保其岩阻()
(3)深入不毛()(4)庶竭驽钝()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甲、乙两段文字各自刻画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具体是指“”的战略方针;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我的积累: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