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初见嵩山时什么样的心情?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理解(一)欣赏古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
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古诗文阅读
(一)
【甲】驿外断桥边,寂寞开元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指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寂寞开无主()(2)更著风和雨()(3)只把春来报()
.有人说毛泽东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语中“笑”字堪称“神来之笔”!你是否赞同这一评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问,毛泽东的词“其意”是什么?陆游的词其意”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2~13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中的康桥指的是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仔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首歌题为《送别》,请简要分析歌词是怎样体现送别这一层意思的。(4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亦称苑城。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皇帝在金陵豪华的台城,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侈荒淫,结果笙歌未尽,隋兵已迫都门。
①“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吗?

②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