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
① 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② 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 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④ 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 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
[方案二]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1)过滤操作中,除了玻璃棒、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方案三]
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D装置的作用是。
分液漏斗中(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 8.80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
Fe2O3和Cu2O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一包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溶于稀硫酸后生成Cu和CuSO4
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2)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Fe2O3。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填“合理”或“不合理”)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即溶液中无固体存在, 滴加KSCN 试剂时溶液无明显现象, 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F六种元素中,除A外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或性质如表所示:
序号 |
元素 |
结构或性质 |
① |
A |
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
② |
B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1/5 |
③ |
C |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其单质为固体 |
④ |
D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⑤ |
E |
与D同主族 |
⑥ |
F |
与E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
(1)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B与D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3)CD2能与上述某些元素形成的物质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是。
(4)A的一种氧化物与F的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F元素的氧化物溶于浓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市面上消毒剂、漂白剂的种类繁多。
(1)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
a.MnO2b.KMnO4溶液 c.稀盐酸 d.Na2SO3溶液
(2)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会发生如下的分解,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HClO2 ——ClO2↑+H+ +Cl-+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若有标准状况下11.2 L的ClO2生成,则转移的电子数是。
(3)氧化物X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它可由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比2:1,并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制得,则X为, 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右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
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若用KMnO4氧化上述 HCl。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2O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
是。
(3)1mol KMnO4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Cl的物质的量为mol。
(4)8mol HCl完全反应,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