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革命或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19世纪60年代,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东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潮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63年1月1日起,在任何蓄有奴隶的州或其特定区域里面,其人民将视为背叛联邦,而一切被据为奴隶的人们,应当立即和永远获得自由,美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和维持这些人的自由,并将不作任何处置制止这些人或人们为了他们真实自由所作的任何努力。
(1)材料一出自美国哪一个文献?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二: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法令规定,地主必须分给农民永久使用的宅园地和耕种份地。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在地主同意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赎买这些土地。但在契约签订前,农民必须承担劳役和缴纳代役租。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
(2)材料二所叙述的情况与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法令针对土地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维护了谁的利益?
材料四:……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实现材料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美、俄、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国崛起》简述了150年以来世界上9个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他们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钱乘旦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明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在审查改革方案时他说:“请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四“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始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说的英国历史上的“两大原则”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王在议会”指的是什么制度? “王在法下”局面的确立得益于哪一法律文件?
(3)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这些殖民地”是指什么?
(4)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5)比较材料三、四,分析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达到世界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价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1)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联盟体系”指的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斯大林
(2)材料二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构成这一制度的两个基础条约是什么?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3)材料三中“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指哪两个国家?列宁为什么说埋下了火种?

(16分)20世纪三十年代,苏美各自调整经济体制,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并概述其突出特点是什么?(6分)
材料二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7分)
(3)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苏联这种经济模式的学习和借鉴,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请指出新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力”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2)材料二,英、法、美三国革命关于“权力”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回答,造成材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改变“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局面,罗斯福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怎样一种模式?
材料三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罗斯福新政“经济上的成功”和“政治上的成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