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贤纳士,实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2分)
(2)材料二中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片是古代雅典一位重要的政治家,请说出他的名字以及他的改革给雅典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改革给日本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的图是在哪一事件之后形成的?请用一句话来形容其特点。
(4)综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在意大利中部的阿诺河畔,有一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鲜花之城”佛罗伦萨。14世纪,这里发展成为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业和银行业中心。当时,这里的豪商巨贾,竞相招引吸纳来自各地的诗人、学者和艺术家。经过长期发展,这个城市哺育了众多的文艺复兴巨匠,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的杰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片所示作品,其创作者分别是谁?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这种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你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3)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艺复兴逐步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这一史实出现在什么时期?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察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建筑是英国议会所在地。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构。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在此被迫重新召开议会,揭开了哪一事件的序幕?与之相关的文献是什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如何?
(2)图二是一部重要文献签署的场景,这部文献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在这部文献的指引下,美国取得了哪一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图三中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被火树银花所映衬,记录了法国国庆日隆重喜庆的场面。7 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在1789年的这一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那么把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历史事件。
(3)你认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忍受苦难的人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1)以上材料所宣传的教义分别属于哪一种宗教?
(2)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宗教是什么?其经典是什么?4世纪时,被罗马皇帝定为国教的是什么宗教?
(3)材料二中的“救世主”是谁?这种宗教产生于哪一地区?这种宗教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
(4)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种宗教的主张中,相似之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