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观赏 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 景物),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暮 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声中入睡,感到是那么快乐。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的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的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小心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暖 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
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归纳段意。
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丁丁喜欢画图画,红蓝铅笔一大把。
他对别人把口夸,什么东西都会画。
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尖嘴巴,
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
哈哈哈,哈哈哈,真是粗心的小画家!
(1)这首诗歌的名字叫《》。
(2)这首诗共()句话。
(3)这个粗心的小画家的名字叫()。
(4)这个粗心的小画家一共画了()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是螃蟹、()、()和()。
(5)请用诗中带点的词造句。
(6)所以说这位小画家是粗心的小画家,是因为:他把螃蟹的腿画()了,螃蟹应该是()条腿;他把()的嘴画成尖的了,()应该是扁嘴巴;他把()的耳朵画成圆的了,()的耳朵应该是()的;他画马的时候把()给丢了。
阅读下面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语段二:
外面的雪还在下着,地上已经积了一尺多厚的雪了。走在上面好像是走在棉花上,飘飘的。大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走出家门,就看到两个孩子在院子里把雪堆在一起,然后在里面掏出两条通道,在里面钻来钻去,当他们从一面钻出来的时候,就会哈哈大笑,在地上翻滚,好开心。看着他们冻得通红小脸,你可能会心疼,可是,你要是看到他们那开心的笑脸,你也会跟着开心的。
来到学校,远远就看见操场上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洁白的身体,红红的鼻子,很醒目,很耀眼。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追逐着,叫喊着,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雪团,互相打着,雪团打在脸上凉丝丝的,还不是很疼,很是惬意。
看,大雪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乐趣?
(1)这段话共有()个自然段。
(2)这段话写的是发生在()季的情景。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3)照样子,写词语。
例: 大大的红红的
阅读下面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语段一:
上课玲声响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走进教室。再看看操场——这张巨大的白色的“宣纸”上布满了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杰作,犹如一幅诗意浓浓的图画……
(1)这段文字共有()句话。
(2)第一句话中有一个用错的字,请用把它圈出来。
(3)文中的白色的“宣纸”指的是()
A.一张真的纸。 B.下满了雪的操场。
语段二:
画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十分茂密。
我又在森林上方画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有朵朵洁白的云。
我又在森林中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小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写上小标题:《小鸟的家》。
(1)第一自然段说明了“我”画画的时间是(),地点在()。
(2)短文中,“我”在纸上先后画了()、()()和()。(3)用“”在短文中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4)在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绿色的()碧绿的()
蓝蓝的()()的云
()的羽毛()的小嘴
语段一:
我是个神奇的小精灵,
在枕头叠成的山上坐镇。
凝视着前面的山谷和平原,
做有趣的被子大地的主人。
(1)这节诗共有()句话。
(2)“山谷”的“谷”字的音节是()部首是(),它的第二笔是()。
(3)“凝视”有看的意思,再写几个表示看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