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食物网越复杂, 稳定性越高;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方面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的 价值。
(2)上图是某人工湿地实现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
①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
②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微生物 。
③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
(3)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
0.0037 |
0.0037 |
0.035 |
0.035 |
0.34 |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l表示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2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l中的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 ,正常情况下该细胞核中有_______ 个染色体组,有__条脱氧核苷酸链。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对应于图l中的__(填①或②或③),该细胞染色体组成出现异常,此时产生的细胞③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
已知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已知羽毛颜色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两只鸟杂交,F1中黑:灰="1" : 1,且将此F1的雌雄黑鸟杂交,所得F2中黑色:灰色:白色="9" : 3 : 4,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基因B基因
白色灰色
黑色
(1)试推出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F1杂交的结果,可以推知F1中黑色雄鸟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中黑色雌鸟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灰色雌鸟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4)F1黑鸟杂交所得的F2中,白色雄鸟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鸡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若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用字母B.b表示。请回答问题:
(5)现有性成熟的纯种芦花羽毛和非芦花羽毛雌.雄个体数只,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最多只设计两代杂交组合实验)
实验步骤:
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得F1,观察F1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②从F1中选出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F2;
③观察F2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6)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7)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测实验结果①。
为了验证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因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而不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
锥形瓶、酵母菌细胞(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TP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1)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下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设定A套为对照组。1号瓶锥形瓶中都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3号锥形瓶中都加澄清的石灰水。
(2)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ATP溶液;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的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
(3)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去除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套持续通入N2,B套,C套。
(4)将三套装置放在温度适宜(25~35℃)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8~10h)。
(5)观察,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环境污染是现代工业生产带来的一项负资产,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活动,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对此作了研究。下面是某研究者通过“苯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有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定时定量的浇灌同种长势相同的甘薯)的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
表一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
处理组 |
自来水 |
0.005%苯酚溶液 |
![]() ![]() |
0.03%苯酚溶液 |
0.05%苯酚溶液 |
0.07%苯酚溶液 |
0.08%苯酚溶液 |
0.10 %苯酚溶液 |
处理前 |
0.441 |
0.445 |
0.440 |
0.436 |
0.442 |
0.440 |
0.438 |
0.440 |
第3天 |
0.435 |
0.475 |
0.491 |
0.554 |
0.691 |
0.721 |
0.408 |
0.395 |
第6天 |
0.438 |
0.440 |
0.436 |
0.421 |
0.415 |
0.413 |
0.387 |
0.357 |
第9天 |
0.446 |
0.425 |
0.423 |
0.405 |
0.402 |
0.391 |
0.319 |
0.298 |
第12天 |
0.445 |
0.411 |
0.398 |
0.392 |
0.369 |
0.352 |
0.275 |
0.246 |
第15天 |
0.440 |
0.390 |
0.376 |
0.356 |
0.324 |
0.174 |
0.150 |
0.124 |
(1)本实验中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还应注意控制、等无关变量。
(2)从上表中你能得出本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有哪些特点:(2分)
(3)请对你总结出的特点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4)现将A、B、C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水样对甘薯作类似处理,分析所得结果发现:经这些污水处理后,甘薯体内的糖代谢也表现出与苯酚对甘薯的影响相似的特点,因此可通过测定各种污水处理后,同一时期甘薯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再由同一时期的“苯酚溶液的的浓度----甘薯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曲线”算出该污染相当于多少剂量苯酚的作用效应。请据表一第6天的有关数据画出“ ----曲线”。
某同学用含有不同种类酶制剂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布料 |
污染物 |
水温 |
A(蛋白酶洗衣粉) |
6×6 cm |
蛋白膜 |
40℃ |
![]() |
6×6cm |
蛋白膜 |
40℃ |
C(蛋白酶洗衣粉) |
6×6cm |
淀粉膜 |
40℃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实验还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该实验中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
(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来判断酶的催化效率。(3)蛋白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