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8+4+6分)
—————————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那些为四川抗震救灾的各条战线上的英雄。请允许我称他们为英雄。虽然我和他们素不相识,但他们的行为,却感动着我,值得我去敬佩!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得知地震消息后,医务人员、解放军等各条虚线上的英雄,纷纷猛龙过江,冒着强大的余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赶到救灾现场。
他们一到现场,顾不得休息,就马上进入战斗状态——解救受困灾民。他们恨不得把一秒掰成两半来使用。时间就是生命啊!宝贵的生命啊!为了避免灾民受二次伤害,他们用双手刨开废墟,天啊!他们的双手血肉模糊!他们忘了休息,他们忘了吃饭,他们忘了喝水,他们忘了一切!他们只记得:救灾民于水火之中,分秒必争!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英雄,你们千万别垮下。你们是不会垮下的!
我不会忘记:在一所坍塌的学校废墟里,救援队找到了六名幸存者,他们是六个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解放军叔叔想去营救他们,这时为子快塌了,一名解放军叔叔快速冲向学校,可他却被其他解放军拉住了。因为其他队员知道,他这样做不仅救不了那些可爱的学生,连他自己也要送命的啊!楼塌了!只见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让我多救一个孩子,就一个……”
我更不会忘记:一位警察阿姨、一位母亲!一位英雄!她的父母、两岁大的女儿都死在废墟下,但她却表现出异常地冷静,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我知道 ,她的心在淌血!为了其他人不再承受他一样的痛苦,争分夺秒拯救灾民。看,她从废墟下救了多少个同她女儿相仿年龄的孩子!她把那些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擦洗身子,给在睡梦中惊醒的孩子一丝安慰……
(1)请给文章加上题目。
(2)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犹豫不决(         )  冲动(     )
近义词:分秒必争(         )  钦佩(     )
(3)你都知道哪些描写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请写下来。
————————————————————————————
(4)用“———”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并写一写使你感动的理由。
————————————————————————————————————————————————————————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qiǎo qiāo)然流露出()、()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内阅读。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    )(令人不解 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    )(转瞬即逝 时光飞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描写画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3)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加点的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qiǎo qiāo)然流露出()、()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与可画竹
文与可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当时他画的一幅《筼(yún)筜(dānɡ)谷偃竹图》,图中竹不过几尺长罢了,却有高达万尺的气势。他的朋友晁补之写诗称赞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大文学家苏轼也曾说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语“胸有成竹”就是由此而来。
文与可“胸中”的“成竹”从何而来呢?是他天生就会画竹吗?不是。是他
冥(mínɡ)思苦想出来的吗?也不是。原来,文与可家的院子外边有许多竹子,为了画好竹子,他一年四季都站在院边仔细观察竹子的变化。竹子什么时候萌芽、拔节,竹笋、竹叶、竹枝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他都了如指掌。为了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他常常在那一站就是一天,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苏轼曾写诗和他开玩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shè)箨(tuò)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诗的意思是:汉水旁的长竹贱如蓬草,刀斧何曾把竹笋放掉?我料想那清贫而又嘴馋的太守(指文与可),把渭河两旁的千亩竹子都吃进了肚子里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称赞 ——仔细 ——
(2)写出文中的成语。

(3)用文中的话来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


(4)文与可画竹,为什么能做到胸有成竹?

相关链接
贝多芬的小故事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克。当时17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能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连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对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拿了一段音乐让贝多芬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氛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轻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贝多芬演奏刚完毕,莫扎特便大声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轻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