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 MPa的高压和500 ℃的高温下,用铁作催化剂,且氨转化率10%—15%。2005年6月27日美国化学会刊报道,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2Cl2的铁化合物。用transFe(DMeOPrPE)2Cl2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出氨,反应可表示为N2+3H22NH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均相同 |
B.新法合成与哈伯法相比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极具发展远景 |
C.新法合成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 |
D.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
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
D.提高溶液的温度 |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
制取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化学平衡后,在时间为t时突然改变条件,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在t时所改变的条件是()
A.加压 | B.升温 |
C.增大水蒸气浓度 | D.增大碳的物质的量 |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CO2(g) 2CO(g) Δ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小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①③④ |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NH3)∶n(O2)=4∶5 |
B.反应达到平衡后,对体系一直进行加压,平衡总是逆向移动 |
C.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
D.当v正(NH3)∶v正(NO)=1∶1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