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材料二:中国利川网讯(记者吴俊丽 冉春平)9月9日,利川市召开动员会,正式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市委书记郑开国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以践行利川精神为支撑,以文明习惯养成为落脚点,着力在抓重点、抓长期、抓细节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
材料三:(通讯员 江书文)为推进全市村级换届选举,利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乡两级人大代表,深入各乡、村宣传村级组织换届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现场解答村民们咨询选举中的有关法律问题,确保了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依法健康有序进行。
(1)制定明年经济工作目标的依据(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这一依据包含哪两层含义?
(2)今年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某小组同学合办了一份手抄报。请根据表格提示,完成规定的内容。

板  块
内   容
国家宪法日的主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3)在当前换届选举过程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4)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请围绕文明习惯的养成、注重细节为主题,以利川市委宣传部的名义给全市人民写一份倡议书。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政治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刘伟,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10岁时因事故被截去双臂,12岁时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学习打字,6年后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19岁学习钢琴,4年后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请回答:
(1)刘伟的事迹感动全中国,请问他身上体现了哪些美德?
(2)“感动中国”评选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平凡人的精彩,这对当前的文化建设有何积极意义?
(3)刘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精彩。请从珍爱生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实践与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题共12分。)
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也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为此,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九年级学生小帆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三则时事政治材料:
材料一、十八打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材料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材料三、中共今年严肃查处薄熙来等高级领导严重违纪问题,受到海内外瞩目。马怀德指出,执政党从中得到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党内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仍然存在。同时,中共中央对薄熙来等的坚决果断处理,也显示了依法治国决心,坚定了民众对法治的信心。
(1)取得材料一中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国家有哪些相关的措施?3分
(3)中共中央严肃查处薄熙来等高级领导严重违纪问题,说明了什么?4分
(4)为了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公民可以做些什么?3分

北京月新大厦施工工地地下室防水卷材突然起火。刚好路过现场的北京市第33中学高一学生徐宏源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先拨119报火警;在发觉现场车多人密的情况下,为防止消防车受阻,他立即向交警通报火情,使现场附近的交通及时得到控制;同时,他找到工地筹建处甲方索要图纸,协助消防队指挥员了解工地布局,争取了救火时间。此外,他还在现场有条不紊地参与指挥救助烧伤人员的行动。在整个过程中,他充分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既保证了救火和救助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有效地保证了自身的安全。
(1)徐宏源同学在火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徐宏源同学为什么能发挥这些作用?
(3)徐宏源同学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情境一:盛夏时,晚上放学回家,中学生小明到家就拉开冰箱找冰水喝,发现水没了,便大声地斥责妈妈:“怎么不把水冰好!”
情境二:小娜是个漂亮的女孩子,有一头漂亮的头发,可是已经上初中的她,每天早晨都让妈妈给她梳头。
情境三:小林的父母都很忙,经常很晚才回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每天都自己上学、放学,开始是晚上吃父母准备好的饼干、面包、牛奶来解决晚饭。慢慢地他可以自己热好父母放在冰箱里的饭菜。现在可以用洗衣机帮父母洗衣服。
(1)上述情境中三人在生活自理上有什么不同?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为了尽快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请你给小明和小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事件还原】一位网友发出一条微博:“中午吃饭,出来看到一个孩子把自行车停在朋友车旁边,看起来很着急想走的样子,走近一看,原来小孩把倒车镜刮坏了,刚准备理论,赫然发现车上已经贴了纸条。只见纸条上写着:“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随后还留下了联系电话。原来孩子已经等了很久,实在要迟到了,才留下纸条。朋友很感动,让孩子赶快去上学,没来得及拍下孩子的背影,为他的行为感到骄傲!随后记者点开微博图片,这件事被网友发上微博,引来无数人转发并赞扬,大家都表示,他的行为温暖人心。该微博刚发出没多久,就有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让正能量扩散吧!”“他是扬州好青年!”“小事见品德,多好的孩子!”“感谢孩子!感谢一切好人带给我们的诸多感动!”。

(1)这名中学生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 
据学生徐砺寒回忆,当天下午他骑自行车,途经瘦西湖新天地路段时,不小心刮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当时我完全懵了!”徐砺寒坦言,尽管如此,他仍然选择等待车主,“当时根本没考虑是宝马车,自己赔不起,只是想我撞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要承担责任。”见记者来访,他显得有点羞涩,对记者说:“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
(2)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责任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