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材料二:中国利川网讯(记者吴俊丽 冉春平)9月9日,利川市召开动员会,正式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市委书记郑开国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以践行利川精神为支撑,以文明习惯养成为落脚点,着力在抓重点、抓长期、抓细节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
材料三:(通讯员 江书文)为推进全市村级换届选举,利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乡两级人大代表,深入各乡、村宣传村级组织换届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现场解答村民们咨询选举中的有关法律问题,确保了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依法健康有序进行。
(1)制定明年经济工作目标的依据(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这一依据包含哪两层含义?
(2)今年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某小组同学合办了一份手抄报。请根据表格提示,完成规定的内容。
板 块 |
内 容 |
|
国家宪法日的主题 |
|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栏目一 |
|
栏目二 |
|
|
栏目三 |
|
(3)在当前换届选举过程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4)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请围绕文明习惯的养成、注重细节为主题,以利川市委宣传部的名义给全市人民写一份倡议书。
撞出大爱,扶起人心。2014年2月13日上午,在北京打工的女孩石芳丽,在骑电动车上班途中,不慎撞倒了骑自行车的北京老人韩健。事后,石芳丽和父亲第一时间到医院缴纳医疗费,并承诺承担一切治疗费用;两天后,石芳丽辞去工作,亲自到医院陪护韩爷爷。韩健老人得知石芳丽家境贫寒,非常理解同情石芳丽一家的境遇,深受感动明确表示“不追责、不索赔”,还让儿子为石芳丽找了份新工作。
请对石芳丽和韩健老人的行为作出评析。
当“国家需要”与“家庭需要”同时摆在面前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需要。30年放弃亲情,隐姓埋名,身居荒漠之中,倾力于核潜艇事业。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1957年到1986年,他都没有回过广东老家,连父亲临终也不能见最后一面。1988年进行最危险的下潜试验,已经62岁的他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这次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成功,是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高龄的他站在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领奖台上,说:“现在在我子孙面前,我很自豪、很骄傲!因为我这一生没有虚度。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我无怨无悔。”
黄旭华感动国人的原因有哪些?
今日中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但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正吞噬着我们的发展成果,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风气。
对此,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了一场“发展不易,且行且珍惜”主题班会。特邀你参加井完成相关任务。
【回眸一笑】
(1)主持人:过去的65年,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上昂首阔步前进的65年,是中 国经济快速发展,跻身世界前列的65年……
①
②
【轻蹙眉头】
(2)主持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产重的铺张浪费现象。下面是一位准奋过生日的“土豪”同学与小伙伴的对话,请你补充宪善。
①
②
【计上心来】
(3)主持人:要杜绝中国“剩宴”,遇到铺张浪费之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请从国家和个人角度各提一条建议。
在21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此,江苏省某中学九年级(6)班计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主题班会】班会上,鲁杰、孟晓、柳笛和吴越分别展示了他们搜集到的四则材料: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我国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在⒛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主题板报】结合主题班会上同学们搜集到的信息,班级承办一期主题板报,请你参与。
(1)主题班会上,鲁杰、孟晓等同学有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到上述信息?
(2)请在主题板报“意义篇”中谈谈对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认识。
(3)请在主题板报“践行篇”中从不同角度谈谈自己在实现两个宏伟目标的进程中的具体做法或打算。
科技魅力无穷,创新放飞梦想
材料一:2013年6月20日,在中国迄今最高“讲台”天宫一号上,3名航天员向地面的千万名师生演示讲解了许多物理原理,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普通民众。
材料二:2013年,中国企业频繁在海外举行高铁展,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大力推介中国高铁。泰国愿以“大米换高铁”;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三国宣布合作建设匈塞铁路:国外政要相继在华实地乘坐体验高铁……“高铁外交”,一方面推动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成为促进合作共赢的外交新“名片”。
材料三: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太空授课”、“高铁外交”是我国近年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步伐的硕果。我们在因民族自豪感而怦然心动的同时,不妨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静心思考以下问题。
【领会策略】
(1)以上材料共同表明我国坚持实施哪些战略与基本国策?
【疑点辨析】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而这里又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