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酸菜等酸性的食物不宜用铁质器具长期盛放,因为______________。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下列金属适宜船底镶嵌的是________(填选项)。

A.Pb(铅) B.Cu C.Pt(铂) D.Zn

(3)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6Fe + 4NaNO2 + 9NaNO3 + 26H2O =" 12X" + 13NaOH + 13NH3
③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______(填“好”或“不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  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SA  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的大小关系为:ωA  ωB(填“>”、“=”或“<”)

(3)现有t2℃的B的溶液100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3g(填“>”、“=”或“≥”)。

(4)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现将经提纯的A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图3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关于图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3)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属于  (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2)纤维素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水。NaOH中的钠离子符号表示为  

(4)三氧化二铋(Bi2O3)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Bi2O3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2)常用于吸附甲醛的是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4)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的溶解度是  g。

(2)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t2℃时A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溶液的浓度会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