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同学进行的“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将他的活动归入科学探究的相应步骤中,将序号填入括号内。(每空1分,共6分)
(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 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   )按实验方案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鼠妇在有光和无光处的数目,共5次。
(   )设计对照实验。(   ) 假设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暗处。
(   )数据显示暗处鼠妇数目多,假设正确。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交流
㈠春天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会养蚕,那么多的蚕宝宝养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是一个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为什么?(4分)
 ㈡实验探究(11分)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
 ⑴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________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有机物为食。(3分)
 ⑵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制定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 min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 min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实施计划(按实验计划进行)
 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2分)
 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以下是王老师在课前几天设计的“探究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想一想:
 (1)1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3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4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2)你认为2号瓶的设置有用还是没用?。如果有用的话,2号瓶的作用是,原因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乙培养皿。
| A.水淹没种子 | B.放在适温下 | C.不加水 | D.放在冰箱里 E .加适量水 | 
④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_。
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
 (3)实验结果说明了。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该实验结果说明。
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6℃。
 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右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 +”表示;微生物很多用“+ + +”表示)。
| 锥形瓶 | 
   观察结果 | 
  
| A | 
   + | 
  
| B | 
   + + + | 
  
| C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填选项字母)
 A.温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
 (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