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鱼全腐烂了,再过十多天,小鱼腐烂的尸体也不见了,甲组小鱼保存完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说明 ,小鱼的尸体被 和 分解成了 、 和 ,这些物质又能被 吸收和利用,制造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2)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鱼?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有关问题:
培养皿 |
菜豆 |
放置环境 |
温度 |
水 |
1号 |
20粒 |
光照 |
20℃ |
适量 |
2号 |
20粒 |
暗室 |
20℃ |
不适量 |
⑴此实验能否证明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⑵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应该修改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由__________供给。
⑷菜豆种子的胚是由__________发育成的;胚中的胚芽能发育成幼苗的__________。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容易感染人群,并可以在人群中传播。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普通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呢?科研人员欲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材料用具】健康小白鼠若干只、普通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殊培养液(含有病毒可以寄生的活细胞)、注射器等。
【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 ,作为对照。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两组小白鼠注射 的用特殊培养液培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观察两组小白鼠的生活状况。
【实验结果】甲、乙两组小白鼠都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实验结论】 。
日常生活中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接种流感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分析回答: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吸水纸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数日后种子的发芽情况 |
全部发芽 |
没有发芽 |
全部发芽 |
没有发芽 |
(1)根据实验可得出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光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_______________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3)把萌发的大豆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大豆植株,即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生物这种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内的________控制的。发育成大豆植株根的是胚的______,茎和叶是由胚的________发育成的。
(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_________的、_________的,有供胚发育所需要的_________。
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一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0x1*=10)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
A |
B |
C |
D |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
3 |
11 |
25 |
2 |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_____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小鱼的存活时间与______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在原因是______.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为什么D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瓶中的泥沙、水藻、小鱼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问题: ?
假设: 。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各放10只鼠妇,静置2 min。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时间 环境 |
2 min |
3 min |
4 min |
5 min |
6 min |
7 min |
8 min |
9 min |
10 min |
11 min |
明亮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1 |
2 |
黑暗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8 |
19 |
18 |
结论:___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问:(1)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