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写了一份不完整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把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面包在空气中静置半小时后,分别装入两个密封袋中,甲放在温暖湿润地方,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每天观察袋内的面包,作好记录。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4)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甲:                                           。
乙: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6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 花盆编号 | 
   培养条件 | 
  
| 1号 |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 
  
| 2号 |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 
  
| 3号 | 
   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 
  
| 4号 | 
   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 
  
| 5号 | 
   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 
  
| 6号 | 
   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 | 
  
请分析回答:
 ⑴该实验探究__________这些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⑵1号和3号花盆组合是一组__________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1号、2号、4号花盆组合,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主要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A叶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A叶片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⑵B装置中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其中的二氧化碳,B叶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装置和实验起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组。
 ⑶要想完成这个实验,A和B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个植物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据此回答: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⑴提出的问题是。
 ⑵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⑶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⑷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⑸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填“有”或“无”)必要。
 ⑹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消化,又能进行消化。
 ⑺将该试管放入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
 ⑻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 试管 | 
   实验设计 | 
  
| 1号 | 
   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 
  
| 2号 | 
   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 3号 | 
   馒头屑+清水(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1)完成表中各项处理后,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出现蓝色变化的试管是,其原因是。
 (2)无蓝色变化的试管是,说明淀粉已被唾液中的分解成为,此物质还需在胰、小肠所分泌的、等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成才能被人体吸收。
 (3)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 了
 (4)如果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将4号试管设计成“馒头屑+唾液(2ml),搅拌,10℃水浴10分钟”,你认为应选号试管与其对照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
 (2)小明同学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 
   60 | 
   25 | 
   10 | 
   5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