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 |
| C.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下列示意图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F2可能是()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扶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
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和封建政府真心实意地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
|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
|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
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②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
③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④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