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 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 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 B.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
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 D.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
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 | B.分配关系的调整 |
C.企业经营权的独立 | D.农村改革的支撑 |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