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Schleifer《关于<论美国的民主>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
(4)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市场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乃至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探索,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材料二: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材料三: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
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二: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
——康有为(19世纪末)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孙中山(1905年)
(1)列举黄宗羲体现“新见”的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黄宗羲出现“新见”思想的经济、阶级因素。
(2)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黄宗羲的思想?并用该方法简要评价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3)概括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关于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观点的相同之处。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结合中外政治文明的史实加以论证。
(4)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孙中山的观点在理论依据、救国方式上有何不同。并概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断然宣布,下院是国家的“最高政权,它的决议毋须国王和上院同意都具有法律力。”……决定“以下院,以会聚在这里的国会以及全体英格兰善良人民的名义”来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死后二个月内,王政废止,上院取消,行政权交于由下院选举的国务会议.克伦威尔为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英吉利共和国诞生了。……(至此)终于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最高峰。
——张佩侠《简评英国革命前期的克伦威尔》)
材料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呢?……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看来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得到了持续和巩固。人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1)据材料一,归纳克伦威尔“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最高峰”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克伦威尔的评价。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看法。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自然自由,就是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不处在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之下,只以自然法作为他的准绳。……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
——洛克《政府论·论奴役》
材料二土地上所有自然生产的果实和它所养活的兽类,既是自然自发地生产的,就都归人类所共有;……他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是正当地属于他的。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他的劳动,在这上面掺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
——洛克《政府论·论财产》
(1)材料一阐述了哪几种“自由”,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以上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