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下图是以含H2S杂质的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3)步骤③中制氢气的原理如下:
Ⅰ:CH4(g)+H2O(g)CO(g)+3H2(g)      ΔH=+206.4 kJ·mol-1
Ⅱ:CO(g)+H2O(g) CO2(g)+H2(g)      ΔH=-41.2 kJ·mol-1
①对于反应Ⅰ,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填字母代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②利用反应Ⅱ,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的产量。若1.00 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 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的转化率为           
③若该天然气中硫化氢的体积分数为5%,且甲烷与水蒸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总转化率为80%,则通过上述流程1.00 m3天然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       m3(同温同压条件下)。
(4)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生成的有机物为气体,忽略其他有机物)。
①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为η=          。(η= ×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电解池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分析(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1)电解食盐水制取氯气
(2)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3)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与水蒸气、二氧化碳作用

(18分)(一)按要求作答:
(1)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2)3d能级为半充满的正三价离子,该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二)A、B、C、D、E五种元素为1~18号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都比E元素的少1;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有甲、乙、丙、丁四种。这四种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如下表:






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A和C 1∶1
B和A 1∶2
D和E 1∶3
B和E 1∶4

(1)E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B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它们的能量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向甲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的单质,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有机物乙的分子为平面结构,键角都为120°,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丙的水溶液呈酸性,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难溶物,有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和滴定中,稀盐酸是常用的滴定剂,而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又常常是以氢氧化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的,某学生为此进行如下操作:
a.用蒸馏水分别洗净酸式滴定管和锥形瓶,并排出滴定管尖嘴部位的气泡;
b.用待标定盐酸润洗滴定管内壁3次(每次用量2~3 mL);
c.向滴定管内注入待标定盐酸,记录管内液面所在刻度V1 mL;
d.将准确称取的W g干燥的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25 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e.滴入1滴酚酞指示剂;
f.在锥形瓶下铺一张白纸,向瓶内滴加待标定的盐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并不再变红,即为滴定终点;
g.记录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V2 mL。
(1)若该生操作无误,则所标定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在进行滴定操作时,操作者的眼睛应注视。
(3)若该生在溶解固体氢氧化钠时,用了28 mL蒸馏水,则所标定盐酸的浓度值将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4)若该生记录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时,滴定前是仰视读数,达滴定终点是平视读数,则所标定盐酸的浓度值将(填“偏高”、“降低”、“无影响”)。

(14分)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ap(CaF2)=
②25℃时,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
(2)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c(SCN-)(填“>”、“<”或“=”)
(3)mol·L-1HF溶液与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填“有”或“无”)沉淀产生。
(4)已知CH3COONH4溶液为中性,又知CH3COOH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HCO3溶液的pH7(填“>”、“<”或“=”);
将同温度下等浓度的四种盐溶液:

A.NH4Cl B.NH4SCN C.CH3COONH4 D.NH4HCO3

按(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填序号)。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填序号)

(16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若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2(g) +3H2(g)2NH3(g) ΔH<0,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v(N2)=。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2)平衡后,若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加了催化剂 B.增大容器体积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加入一定量N2
(3)若在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Δ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200
300
400
K
K1
K3
0.5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K2(填“<”“>”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B.v(H2)=3v(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当测得NH3、N2和H2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和 1 mol时,则该反应的v(N2)v(N2)(填“<”“>”或“=”)。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合成氨的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产品产率的有效方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理论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