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下来。(本题14分。)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要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到2003年4部意义重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都体现了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唯物论角度看,怎样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0分)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什么辩证法观点?(10分)
《人民日报》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稳定“一粒米”(粮食)、壮大“一根蔗”(蔗糖)、吹绿“一片叶”(桑蚕)、养肥“一肥牛”的发展思路,建立起包括水稻、蔗糖、桑蚕等在内产业化高效农业区。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该市经过引资改造,目前已拥有可消化全市所有甘蔗和桑蚕在内的大型糖厂和6家缫丝厂。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宜州市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材料一: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材料二:新华社就达赖喇嘛建议“西藏高度自治”的要求发表评论文章称,达赖坚持所谓“大藏区”“高度自治”那一套政治主张,完全违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会有出路的。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前提是什么?
(2)为什么西藏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能实行达赖所说的“高度自治”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今后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结合材料,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政治制度? (4分)
(2)《建议》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由《建议》到《规划》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纲领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执政方式? (5分)
(3)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组织和活动原则?并简述这一原则的表现。(8分)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计法修订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两部法律。会议还任命南英、景汉朝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任命张常韧、柯汉民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1)上述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什么职权?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职权?(4分)
(2)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