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
京师同文馆 |
186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
安庆军械所 |
1861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
轮船招商局 |
187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
汉阳铁厂 |
1890年 |
材料二: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这多个“第一”是发生在什么事件期间?材料一中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近代工业是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个规定?
(3)材料三体现了该人物什么优秀的精神品质?
请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一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1分) ,当时东起中国(1分) ,西至(1分) 。
(2)图一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1分)?说出你的理由(2分)
(4)图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5)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然。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3)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取得什么结果?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各是什么?( 4分)
(4)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请认真阅读下列两份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事件史称什么事件?(1分);几十万军队让出沈阳城市体现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1分)
(2)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4)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材料请回答:
(1)长征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材料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两项)
(2)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