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进程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历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示意图:(注:BC是公元前的英文缩写)
(1)分析上述大事年表后,将与年代标尺中①~⑥处相对应的内容分别填充完整。(填出对应内容前面的字母序号A~F,共6分)
A拜占庭帝国灭亡; B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C法兰克王国建立; D美国内战爆发;E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F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① ; ② ; ③ ; ④ ;⑤ ; ⑥ ;
(2)从以上年代尺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件历史事件。
(3)以上大事年表反映了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巩固扩大完善。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它是什么制度?各国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方式纷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屈辱与抗争,探索与开拓,智慧与方案,从中国外交看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提出《凡尔赛条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相关内容,损害了中国利益,应予以取消。出于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考虑,美、英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加之中国人民的坚持斗争,中国最终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陷于何种局面?
材料二:我们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都很落后,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摘编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
(2)材料二中周恩来的讲话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凝结成了哪一精神的重要核心内容?结合所学,回答这次会议对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仅靠一个村社或者民族或者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适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摘编自牟成文《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哪些?中国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什么理念?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为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津门中学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任务一 【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
(1)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除了网络查找,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津门中学选取了井冈山和延安作为红色基因打卡地,他们选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任务二 【缅怀革命先驱李大钊】
学习小组参观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纪念馆后,搜集了李大钊在天津的部分活动。
(2)根据上述内容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李大钊身上有什么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任务三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3)学习小组参观后制作了一期手抄报,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版面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们初步学会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有哪些?
①隋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②隋朝开凿大运河
③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④《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请结合所学,从选官和用人方面归纳该政治清明局面出现的原因。
一些人认为唐玄宗是一位明君,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位昏君。历史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对于唐玄宗的评价很难用简单的标签来定义。
(3)结合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其前期和后期的统治分别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此,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结合严谨的史料,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受历史上的时代变迁、重大事件、人物情感和社会百态。下表为中外电影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等
(1)呈现人类过往历史的方式是多元的,请写出除电影外的一种呈现方式。
(2)为举办主题观影活动,请你从材料中选出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部电影,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大湖地区一度是美国制造业的骄傲,但持续了两百年的污染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目前。湖中发现了30000种在工业中。常见的化合物,有500种对人体有害,其中致癌物芳香烃和能引起基因突变的诱变剂浓度很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图 五大湖地区的工厂集群排放污水·19世纪末
(1)根据材料一,简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央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
——摘编自刘国新《中国共产党治国社会方略研究》等
图 “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