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 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
|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需要 |
|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
| C.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
| D.有利于结束诸侯争霸的局面 |
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共计人口约450万;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250年间,人口增加近4倍。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 A.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增加 |
| B.封建农民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 |
| C.各国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 D.战争的需要 |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结果有()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 B.牛尊的腿上 |
| C.牛尊的鼻子上 | D.牛尊的背部 |
下列内容与道家学派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诗经》 | B.《离骚》 |
| C.《秋水》 | D.《五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