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那倾斜着的伞
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臂。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一片墨绿色的,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是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呀!”“你有没有被淋到呢?”外公问。“没有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的,一半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所做的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回到家中,接外公递来的毛巾,我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从此,我总盼着下雨。
(1)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相同的事。 ( )
热:A、温度高 B、使温度升高 C、情意深
(2)短文围绕着一把倾斜的伞,写了哪两件事?5分
(3)文中描述了两个动人的情景,你能简要概括出来吗?这两个情节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体现了什么?5分
(4)用“——”画出文中最能体现祖孙情深的一句话。4分
(5)为什么“从此,我总盼着下雨?”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接受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掉光了。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周一起,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同学们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周一到了,离校后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定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⑴填上合适的词。
()的生命力 ( )地宣布( )的信念
()地笑 ()的神情 ()地见面
⑵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犹豫—(),熟悉—()
近义词:普普通通—(),渴望—()
⑶苏珊为什么站在教室门口不进去?
⑷海伦老师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同学都戴上帽子上学?海伦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藏羚羊的跪拜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的故事。
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他无名无姓,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身拿来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眼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着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乞求)饶命。但是,以打猎为生的他早已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坚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难以入眠,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
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⑴用“\”划去文中()里不正确的词语。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
⑶回答问题。
①藏羚羊是如何跪拜的?
②藏羚羊向谁跪拜?跪拜的原因是什么?
③“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为什么会消失呢?
⑷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
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呢!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的进入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的吮吸着沽沽流来的甘泉。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轻松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的描红名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到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吮吸:
②五彩斑斓:
⑵抄写文中的比喻句。
①把比作。
②把比作。
⑶用“”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⑷“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改为反问句。
王大伯拿起一根被剪掉的枝条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很粗壮,其实它光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我们把它叫做‘徒长枝’。这些‘徒长枝’长得可快啦。不剪掉它,到了夏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还会影响通风,使‘结果枝’见不到阳光。”王大伯指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对我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呢!只有把‘徒长枝’剪掉,才能保证桃子结得多,长得大。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呀!”
⑴什么叫“徒长枝”?
⑵“徒长枝”有什么危害?
⑶剪掉“徒长枝”有什么好处?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⑴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画出来。
⑵你能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吗?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⑶《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B.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C.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