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②浣濯:洗涤。   ③参军:官名。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臣之妻臣      私                        主公行节俭   躬                     
谤讥于市朝   谤讥                        而后不然     或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宋思颜分别采用了哪种进谏方式?其结果如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
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望岳》一诗题为“望岳”,全篇却没有一个“望”字,这样是否离题,试做简要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一口气陈述了六个人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事实。试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并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共11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短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诲女知之乎思而不学则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②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来劝诫美国政府。
请你任意写出两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
【注释】
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 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 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而又行以逆道道:道理 B.宜以时抑制 宜: 应该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 拜访 D.终亡火患 亡: 通"无"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且秦灭韩亡魏亡:灭亡
C.请广于君广:扩充 D.而君逆寡人者逆:背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躬耕于南阳B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D 皆布衣之士也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天府之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所说的“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弦外之音是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明了秦王对安陵君尊重的态度。
C.唐雎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明不愿意“易”的强硬态度。
D.选文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以秦王的前倨后恭与唐雎的前恭后倨相对比,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