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甲午战争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前后中国人对宪法的态度有何变化,并指出甲午战争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民主宪政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是指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2)材料还指出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说明:答题时要概括论述,不要罗列具体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阿里死后,英法在埃及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他们不满足于输出商品和收购原料,更直接输出资本,英国投资铁路和电信业,法国独占运河开采权。苏伊士运河全长162.5公里,河面宽52米,它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后因埃及政府债务累累,英国通过控股把持了运河。从此,英国利用对运河及其周围地区的控制,逐步加大在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将埃及变成了英国的半殖民地。一战中,英国借口与奥斯曼帝国处于敌对状态,公开宣布埃及是英国的保护国。
(1)苏伊士运河是在___________年开始动工,___________年正式通航。
(2)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英、法为什么展开对埃及的争夺?
(3)“一战”后,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人民是怎样争取民族独立的?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对埃及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据此请完成:
(1)阿里是怎样登上埃及政治舞台的?
(2)阿里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3)阿里改革对埃及的近代化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4)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仿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
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