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甲午战争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前后中国人对宪法的态度有何变化,并指出甲午战争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民主宪政的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的历史,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两个方面的内容,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我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
请回答:
(1)简要说明当时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2)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结局如何?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日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若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三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请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验?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梁启超的这段话说的是哪—项变法内容?你对“举国鼓舞欢蹈”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三十年(1 904年),英德两国资本家合资在青岛创办英德麦酒厂。1948年,该厂被齐鲁公司接管,改名为青岛啤酒厂。
材料二 1889年广东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设张裕酿酒公司,生产葡萄酒和白兰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德在中国开厂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华侨在山东开厂的背景和作用。
(3)从地理角度分析,为什么“青岛啤酒”和“张裕”能够成为中国享誉百年的酿造企业?
(4)从政治角度分析,百年间外资在华设厂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二、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中外条约》英俄换文协议
请回答:英俄在文中均表示不在中国领土上谋求铁路让与权,这是尊重中国的主权吗?换文协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