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和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便于 ,玻璃板应该___ ___(水平/垂直/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____。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
(4)做完一次实验后,小红让蜡烛靠近平面镜重做实验,此时像的位置 平面镜(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酒精灯中火焰的大小、水和食用油(ρ水>ρ食用油)的和;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5)实验表明,(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cm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机械效率 η/% |
1 |
1 |
10 |
0.5 |
30 |
66.7 |
2 |
2 |
10 |
0.75 |
30 |
88.9 |
3 |
2 |
20 |
0.75 |
(1)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慢上升;
(2)第3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cm,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有关;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和________等有关。
【探究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测量次数 |
A处的电流IA |
B处的电流IB |
C处的电流IC |
1 |
0.10 |
0.12 |
0.22 |
2 |
0.20 |
0.24 |
0.44 |
3 |
0.25 |
0.30 |
0.55 |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流过A、B、C各处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⑴按图示连接电路;
⑵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表中;
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同)
【分析与论证】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⑵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闭合开关后右图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⑶表格补充完整后,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
(4)多次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乙)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1)图(甲)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相互转化,图中小球在____点运动速度最大.
(2)图(乙)的实验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