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选贤                 ②外户而不闭
③屋舍俨然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在渔人眼中,桃花源是美好的。请你说说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
甲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 与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画线字、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2)鲁肃过寻阳()
(3)既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对比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故有名马(    )⑵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⑷鸣之而不能其意(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_____ ______;
根本原因_ _____________ _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分别有所指代,请说说他们分别指代什么?
千里马:_____
伯乐:____
食马者:______
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解】①旷日:荒废时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人不()(2)家富则得良犬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4)来此绝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你怎样评价陶渊明笔下的这个理想社会?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 ①雅量: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②窘:尴尬。③良:真的。④异史氏:指蒲松龄。⑤攘:(rǎng)偷,窃取。
给此句断句,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两处2分)。
“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与“触之则痛”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B.既而心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孔子云:何陋之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