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是我们学习历史很有效的资料。阅读下列经典引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材料一是谁的话?分别体现了他在教育领域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是谁的话?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哪些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的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8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被湮没的事件将要发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时人们相信,存在1000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一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请回答:
(1)材料一“已经被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1000年的精神黑暗”是指欧洲哪一历史时期?在此时期,统治人们的是什么思想?而文艺复兴时期宣扬的是什么思想?
(3)就材料三所说文学举一个代表作家及作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876年,刚刚问世的电话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人们对这一发明目瞪口呆。巴西皇帝彼得罗三世好奇地拿起受话器,当他听到电话里传来的话音后,惊呼:“我的上帝,它说话了!”英国克尔文男爵激动地说:“这是本届博览会中最令人惊异的之事。”更有意思的有一位名叫伊泽的日本游客,走上前对着电话高声问:“日本话也能传达吗?”当他从电话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向发明者深深地鞠了一躬。
(1)电话的发明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中“发明者”是谁?
(2)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是什么?
(3)从这次工业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如图,下图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航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是哪个航海家的航行路线?他所发现的陆地B,属于今天的哪个大洲?
(2)图中C是某航海家的航行路线,他所经过的D,是哪个大洋?
如图,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名称 |
开始时间 |
重大发明 |
结果和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世纪60年代 |
纺织机、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等 |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9世纪下半叶 |
发电机、电灯、电影机、电话机、电话机、电车、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
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以下结论或观点,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划“√”;如果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括号内划“×”,如果是上表内容未直接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相距约1000年。()
(2)第一次革命以使用蒸汽动力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电力的广泛应用。()
(3)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变革,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中国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但以失败而告终。()
(5)今天,人类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中,知识经济时代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