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状,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尊重私人利益,为的是提高个人对公益的关心。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在我们雅典,不关心政治的市民不被认为是喜爱平静、与世无争的人,而是一个作为市民不合格的、没有意义的人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概括伯里克利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
(2)伯里克利如何防止“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的现象发生?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伯里克利的执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后半叶,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固定不变的经济理论和实际政策经历着革命性的改变,在集体重要性降低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一位英国思想家从这种环境中脱领而出,启蒙运动从根本上塑造了他对政治和经济的看法。
重商主义是《国富论》出版之前最流行的经济哲学流派,各国政府都在这种主义的指导下发表行政命令。而斯密的《国富论》汁重商主义起到了破坏性作用。这鼻子硕大、眼睛突出、才华横溢的教授彻底认可经济和个人自由的价值,认为它们才是解决问题的关健。经济和个人自由要求最大程度上去除政府规定对经济的影响。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瀚·芬枪林著《世界大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评述上述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人口已达5000万一6000万,明末崇祯三年达1. 9亿。农业得到很快发展,红薯、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已由国外传到国内。城市快速发展,南京人口已达一百万以上,中国远详船舶吨位达到18000吨,占世界总量的18%。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休就是中国。
一一摘由自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
材科二 明清的统治者及封建制度却阻滞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一系列不符合近代文明进程的政策如朝贡外交都不利于中国的社会、国人的思雄以及科技的发展,进而扼杀了华夏文明的生机,使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没落。下图为英国画家詹姆斯吉尔瑞笔下马戛尔尼谒见花隆的情景。穿着法式高跟鞋的乾隆皇帝慵懒地侍在印度式的坐垫上,一边抽著土耳其式的大烟枪,一边啤睨着脚下那些西洋的“奇技淫巧”:网球拍、板球拍和乔治三世臃肿的丰身像。唯一一个看着像‘人样”的是单膝跪地的英使马夏尔尼勋爵,而他身后的跟班不是撅着屁股行跪拜大礼,就是心怀鬼胎地捧着各式各样的“洋破烂”。
材料三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挥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成为世界中心的主要原因并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应对西方入侵的史实及影响。(11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问题二:公民权利
材料二: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 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 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 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 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2)据材料二,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
中国 |
日本 |
相差年数 |
||
事项 |
年 |
事项 |
年 |
||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