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材料二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四、五,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据此美国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的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3: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2、3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2: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3: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
材料4: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2、3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时期的_工业建设减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2分)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
材料三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3)据上述材料,在各国政府解决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方面,“道德”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2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