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
【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 “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共10分)
班级组织了以“公平与信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主体分三部分:
【讨论现象】清脆童音,我不相信
2011年2月24日,我们去小学部报告厅,和一群四年级小朋友一起听安全讲座。
讲座上,老师提问:“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应该去扶他吗?”
我迟疑了一下,只见不少四年级小同学齐齐举手:“不能,要不然那个老人会说是我推倒他的。”
“路上遇到哭泣迷路的小弟弟小妹妹要我们带他回家时,我们应该答应他吗?”
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回答:“不能,这是一个陷阱。”
……
对于好多这样的问题,都是一排迅速举起的小手,和用清脆童音回答的“标准答案”。
(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3月17日,作者为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
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甲:这样整齐的回答是有人教过的吧?老师不应该这样教他们。
同学乙:老师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这样的教育固然让人觉得很悲哀,但如果不这样教,出了事情后果就更严重了。
主持人:对!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某种的现象,它们已经影响了年幼的心灵。你认为主持人说的“某种现象”指什么现象?请结合材料概述。
【分析数据】以下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

(摘自《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一文,《南方周末》2011年4月28日)你从这个图表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 。
为了建设公平与诚信的社会,请你提一条建议:
。
【采取行动】本次活动要选一首歌曲作为推广曲目,旨在呼唤真诚与信任。备选曲目有两首,歌词摘录如下:

你选择第 首,理由是 。
根据语境会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海潮中领略博大的胸怀 , 。
下面是一幅颠倒错乱的对联,请你调整正确顺序
笔酣 日暖 墨浓 风和 写春秋 绽桃李
上联:
下联: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共10分)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国家开展的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某校学生会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请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说说“高雅艺术”具备哪些特点,国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材料一】艺术的发展应该是金字塔型,最底层最广泛的是通俗艺术,而金字塔尖上的应该是京剧、歌剧、交响乐、芭蕾等高雅艺术。同时,尽管从事高雅艺术的艺术家们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大都在艺术中表现出爱和美的主题。
【材料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5年启动,当年资金投入为600万。发展到2008年时,其资金投入已达3200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材料三】为了使学生能够走近高雅艺术,国家每年都组织数百场国家级艺术团、省市级艺术团和高校艺术团的专场演出。此外,还组织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到各地讲学,内容涉及到音乐、美术、书法、审美等有关领域,受益的学生多达几十万人。请依据下面材料,概括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材料一】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广大学生通过欣赏名家名作,真正地走近了冼星海、马思聪、施特劳斯、莫扎特等艺术大师,更在对《赵氏孤儿》《杨门女将》《图兰朵》《天鹅湖》《卡门》等国内外经典剧目的欣赏中感受到艺术动人的魅力。
【材料二】参加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学生感慨:“高雅艺术让我深刻地感觉到曾经津津乐道的一些偶像剧以及选秀活动是多么庸俗,经典的剧目让我开始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作为学生会成员,请你协助以下两个社团各拟定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方案要有活动名称和活动形式。
①书画社:②戏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