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                         ;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有0.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                 ,D: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是:
B:                   ,D: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如果用0.01 mol SO2与0.01 mol Cl2同时非常缓慢地通入100 mL水中,假如得到的溶液体积仍为100 mL,则所得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10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① 写出H2O2在MnO2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22 ℃.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mol/L。
(3)实验时将酸碱在简易量热计中混合,并用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经有关计算
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一般的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本次实验选取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雪碧汽水易拉罐作为探究的对象。
提出假设: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和铁。
探究过程及现象:
1.配制6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6 mol/L的盐酸。
2.将易拉罐剪开,用砂纸打磨使表面油漆和氧化膜去掉,再剪取一小块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胶头滴管向装有铝合金的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看到有气泡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还有不溶物。
实验二:用滴管继续向实验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 mol/L的盐酸至足量,静置24小时。
按实验顺序,该同学记录的现象如下:①开始没有明显现象;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③白色沉淀消失;④原溶液中不溶物完全溶解,此时溶液呈浅绿色;⑤静置24小时后,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三:再向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只得到红棕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所得溶液为什么静置24小时后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二中产生①、②现象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该假设____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或“无法确定”)。

(13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装置来粗略地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

(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瓶要干燥,放入电石后应塞紧橡皮塞,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电石质量不能太大,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太小,否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容器B的容积为250 mL,则所用电石的质量应在___________ g左右(选填:0.03,0.60,1.00,1.50,2.00)。
(3)由分液漏斗往烧瓶里滴加水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测得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 mL、电石的质量为W g,则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不计算导管中残留的水,气体中饱和的水蒸气等也忽略不计)。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量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下表中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碳酸钙
状态
C(HCl)/
mol·l-1
溶液温度/℃
碳酸钙消失
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块状
0.5
20
39
400
2
粉末
0.5
20
40
60
3
块状
0.6
20
41
280
4
粉末
0.8
20
40
30
5
块状
1.0
20
40
120
6
块状
1.0
30
50
40

(1)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5、6表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反应速率越快。
(3)根据实验1、3、5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4)从本实验数据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能表明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