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吉林。少孤贫,事继母孝。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移师安徽,克太湖。迁协领。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同治九年,金积抚局成,独王家疃未下,率其弟连顺分兵迎击,数获胜。宁夏平,擢乌里雅苏台将军。命赴肃州,既至,顿北崖头,奏调曜军助击。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犹诉军粮乏,难赴哈密,诏金顺接统其军。十二年,左宗棠至军,约期并进。金顺发地雷东北角,城渍,乘隙夺据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继,城拔。
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于是遂发。出营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瀚海既过,乃列六尸祝之曰:“杂赋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如关内生灵何?”闻其言者,无不激扬。途授正白旗汉军都统。明年,至古城,与景廉会师。一日演炮,汉、回观者数千百人。景军指败堵烟筒为的,击之再,烟筒无葸。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已而玉林亦尔。观者欢呼声震远近,回闻之气夺。寻命佐新疆军务。
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调伊犁将军。七年,诏接收伊犁,按图划界。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肃州,病卒。身后不名一钱,凡无以为敛。谥忠介。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协领历:连续
B.手刃六人以徇:示众
C.观者欢呼声震远近 远近:偏义复词,偏在“远”,指很远的地方
D.肃州,病卒道:道路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B.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C.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竞/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D.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顺是满洲镶蓝旗人,年少时失去双亲,家境贫穷,由继母抚养,后随部队征伐历升职,被授予勇号图尔格齐巴图鲁。
B.金顺在王家瞳战役中勇往直前;奔赴肃州时,停军北崖头,奏议请求调张曜的军队协助自己攻击敌人:可见他作战有勇有谋。
C.金顺为人宽和,所到之处也深得民意,并且为官清廉,死后一文钱也没有,几乎没有用来收敛下葬的费用。
D.从金顺用杀死六个士兵并演说西军天下最苦来激励部队闯过瀚海、演习炮击部下命中目标准确可以看出,金顺治军十分严格。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2)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6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
B.会天疾风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且:并且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①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②,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③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具祭器。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
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④,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暮来归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值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观。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⑤。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选自《晞发集》
注:①南宋末散文家.诗人。1276年文天祥起兵,他率兵投效,署谘议参军。后被俘遇难,却不仕元,漫游两浙以终。本文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为哭祭文天祥而作。②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开府南服:在南方设立办事机构。③榜:船桨④渰浥浡郁:云气蒸腾的样子。⑤《秦楚之际》:《史记》中有《秦楚之际月表》,列举秦楚汉之间的大事。谢翱欲仿其体例著《季汉月表》。“季汉”实指“季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悲歌慷慨慷慨:情绪激昂
B.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适:恰好
C.与榜人具祭器具:准备,置办
D.气薄林木   薄:稀薄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作者对文天祥缅怀之情的一组是()
①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②悲歌慷慨
③憩祠旁僧舍④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⑤竹石俱碎⑥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登高哭祭的形式,字字呜咽地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殉难的悲恸之情,对文天祥的悼念和对元专制统治的怵惕,决定了本文隐讳曲折的艺术表现形式。
B.为这次西台恸哭,谢翱与友人作了精心的筹划和安排,文中对这一过程的描述深刻细致,表现出对文天祥情感的深沉炽烈。
C.本文通篇不言祭者为谁,以无特指的“公”指代;同登西台者为谁,亦不明示,仅以“甲乙丙”称代。这样写的根本原因是内心过于沉痛,不忍直接提及。
D.“薄暮,雪作风凛”和“明日,益风雪”的两次风雪描述,渲染了氛围,景中传情,表现了作者凄冷的心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榜人始惊余哭,云:“值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
(2)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有二心 B.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C.既东封郑封赏 D.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缇骑按剑而前
D.失其所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吾其还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沛公军霸上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C.素善留侯张良则思知止以安人
D.人皆得以隶使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颜色不少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属今为之虏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可见,秦国与郑国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这就为烛之武能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而烛之武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终于取得了成功。
B.烛之武在说退秦师的过程中很有智慧,先指出“郑既知亡矣”,打消秦伯疑虑;接着分析利害,指出亡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留下郑国则对秦国有利。这样,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说服了秦伯,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还使秦国派兵保护郑国。
C.烛之武指出,晋国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并且又说“夫晋,何厌之有”,进一步指出晋国贪婪,在灭郑之后会侵损秦国的土地以扩展疆域。这样有利于瓦解秦晋的联盟。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邻之厚,君之薄也”中可知,当时晋国的实力要比秦国强。尽管如此,后来晋文公还是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策略。

断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遂烹彘也。
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韩愈
太学博士顿丘李于,余兄孙女婿也。年四十八,长庆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县某地。子三人,皆幼。
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型砂云。
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其背死。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以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
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日:“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常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杀人,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注:顿丘:今河北清丰县。
②服食:道家养生法。此指服食丹药(金丹,即水银的氧化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比四年,病益急,乃死比:等到,到了
B.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游:游玩,游览
C.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遗:遗失,遗留
D.人相厚勉,必曰:“强食。”勉:勉强,强迫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服食”的惨状的一组是
①服之,往往下血 ②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
③狂痛号呼乞绝 ④可用枣肉为丸服之
⑤溺出血肉,痛不可忍 ⑥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要叙述死者的生平事略,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而本文写李于生平的文字不多且没有赞扬之语;而是借墓志针砭时弊,抨击误人性命的服食。
B.本文不是简单反对服食,而是描述了服食者疼痛不堪、哀求速死的惨状,这样更能警醒迷信服食者以及准备服食者。
C.第四段写了七个有名位的人服食后的情况来警诫世人,但并未平均用力,归登、李虚中、孟简是详写,其余是略写,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服食者认为“五谷三牲”对人体不利,应少吃或不吃。有人虽见前人服食而亡,却认为自己服食会成功,临死时又后悔。真是糊涂啊!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因善书,令给事尚书,精力於职,休沐未尝出,行幸河东,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後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才,擢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会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与燕王、盖主谋反诛,光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明年,昭帝崩,未葬,大将军光白太后,徙安世为车骑将军,与共征立昌邑王。王行淫乱,光复与安世谋,废王、尊立宣帝。帝初即位,褒赏大臣,下诏曰:“夫褒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义也。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勤劳国家,守职秉义,以安宗庙,其益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安世子千秋、延寿、彭祖,皆中郎将侍中。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国家承祖宗之业,制诸侯之重,新失大将军,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显明功臣以填籓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所以安社稷绝未萌也。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臣。”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井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子延寿嗣。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识:通“志”,记住
B.绝勿复为通通:通报,举荐
C.其人来谢,安世大恨恨:遗憾
D.是以能殖其货殖: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君而不可,尚准可者②秦人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B.①其封安世为富平侯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为子延寿求出补吏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D.①选以轻车介士②以其无札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下万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安世“满而不溢”的一组是()
①君之功奇,明主所知
②食邑万户,然身衣弋
③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扑吏
④然内视安世,心密于光焉
⑤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⑥上蔬归侯,乞骸骨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皇帝极力推辞。
C.张安世身兼选贤拨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从不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便请求将儿子稠离京城做北地太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