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被称为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下列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
| A.“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
| B.“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
| C.“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 D.“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 |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 B.完全相同 |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
|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
|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
|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
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
|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
|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
|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
| A.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 |
| C.民主共和制 | D.民主和科学 |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
| C.甲午战争——台湾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