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完成以下问题。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
|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
| 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
| 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南、北往中部演进 |
| 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是( )
| A.纬度与大气环流 | B.纬度与地形 |
| C.地形与大气环流 | D.人类活动 |
下列盖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 B. |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
| C. |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 D. |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 A. | 冰雪融水增加 | B. | 冻土面积扩大 |
| C. | 青藏高原抬升 | D. | 湖面蒸发增加 |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可知()

| A. | 甲 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
B. |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
| C. |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 D. |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
读"2006年我国水费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完成1-2题。
1.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 |
西南区 |
B. |
西北区 |
C. |
南方区 |
D. |
北方区 |
2.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 |
北方区和南方区 |
B. |
北方区和西南区 |
C. |
西北区和西南区 |
D. |
西北区和南方区 |
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
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 A. | 改善局地气候 | B. | 综合利用资源 ![]() |
| C. | 防止水土流失 | D. | 保护农田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