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 |
| 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 B.“另起炉灶” |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一边倒” |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 B.民族平等 |
| C.民族团结 | D.共同繁荣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表述最符合1927-1937年的应该是()
| A.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 C.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 |
| B.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
| C.从新闻媒体中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 冈山会师 |
| 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7-1937: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