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主要反映出
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 |
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 |
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 | 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 |
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 | 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 |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结合1972—2010年中美关系趋势图,指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充满曲折 |
C.70年代以后,中美合作是主流 |
D.世纪之交,中美曾断绝外交关系 |
周恩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制度 | B.意识形态 |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