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10世纪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分裂:天主教和东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
| B.威克里夫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译《圣经》为捷克文。 |
| C.马丁·路德发表了《基督教原理》,提出其改革主张 |
D.加尔文主张建立 共和 式的长老制度,实际上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
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 A.上帝 | B.教会 | C.教皇 | D.《圣经》 |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
|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
| 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 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从而遭受 “卡诺莎之辱”,此事说明
①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能直接体现“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