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毛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和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请结合上阙作简要分析。
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
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分析上阕作者的情感。
“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歌都是五言
(填空)。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描写,请从这一角度对“跳波自相溅”作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的尾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李清照①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③,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④,故应难看⑤梅花。
[注]①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生于书香仁宦之家,中年丧夫,晚年过着飘泊孤苦的生活。②挼:读ruó,“揉搓”之意。③无好意:没有好心情,没有兴致。④风势:即指风力大,刮风。也暗指国事。⑤难看:指很难看到,很难欣赏到,此处指无心欣赏。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具体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这首诗的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